哈密地区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哈密火车站选址秘闻
TUhjnbcbe - 2021/7/17 18:21:00
白癜风初期会变大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90619/7230217.html
年12月31日,兰新铁路哈密站正式通车,是全疆第一个通火车的城市。与同在兰新线的鄯善火车站、吐鲁番火车站相比,为何哈密火车站会建在城里?档案资料显示,哈密曾打算将车站东移,这又是为何?为什么车站东移的方案未能通过?烽火台旧址,建起哈密火车站“哈密火车站刚建好时,周围都是戈壁滩,附近只有一些土平房,主要是邮局、部队用房。那时候哈密连一条柏油马路都没有,从车站到城里,一路上尘土飞扬的。”年9月10日,年过八旬的铁路退休职工刘鹤山老人向记者回忆说。他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就开始参与兰新铁路的修建工作,见证了铁路通车哈密的艰辛历程。刘鹤山说,年他来到哈密时,火车还没有通。从尾垭坐汽车到哈密,要走好几个小时,到了哈密整个人都成土人了。自从有了火车,就干净多了。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古城哈密,由西向东或由北向南,沿途都设有烽火台。烽火台在古时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军事设施,遇有军情,白天煨烟,夜晚举火,传递信号,有“塞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之”说。尖尖墩是相距古城哈密北上天山最近的一个烽火台,哈密火车站就坐落于尖尖墩。据《哈密市地名图》记载,哈密火车站位于哈密市市区西北4公里处,原名尖尖墩,有古代烽火台的遗迹,周围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台墩在漫长的岁月中经风雨剥蚀已千疮百孔,大大缩小,但遗址尚存。由于距城较近,这儿便成了坟场。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由于兰新铁路穿越哈密,恰好铁路穿过尖尖墩,所以从现在前进东路的河沟到火车站,北到桥梁厂全划归铁路建设区,尖尖墩的所有坟地不但全部迁移,而且改建成车站、工厂及街区和住宅区,现在已是城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刘鹤山回忆,最早的火车站很简陋,当时的候车厅只有一间房子,还不到一百平米,里面有一两个售票窗口,也就能容纳百十来个人。候车厅两边有六七间房子,搞车务的、乘务的、电务的全在这里办公。火车站修好通车后,很多老百姓专门从城里来看新鲜。据《哈密文史资料》记载,就在哈密车站通车典礼大会开始不久,由兰州开来的77次旅客列车,开进了哈密车站,这趟列车运送一些旅客途径尾垭车站时,又将滞留在尾垭的多名旅客一并载至哈密。据一些老人回忆:铁路通到哈密以前,因为汽车运输力量不足,经常有数千名旅客滞留在尾垭,等汽车都要花费四五天,甚至一个星期以上。如今,哈密火车站已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可几乎没有人知道,哈密火车站最初选址并不在此,而是离城区几十公里远的地方。地委书记学抽雪茄感动了苏联专家有些细心人会发现,为什么同处兰新线,吐鲁番、鄯善火车站都与市区相距几十公里,而哈密火车站就在市区。这背后究竟是技术原因还是人为因素所致?7月中旬,记者采访到哈密首任地委书记张家树之子张征先生,一段关于哈密火车站选址内情的轶事浮出水面。“父亲生前沉默寡言,很少和我们交流工作上的事情。父亲过世前,在乌鲁木齐住院,很多老战友来看望他,有些是在延安时期就和父亲结识的,他们一起回忆往事,我在旁边听着。有一位叔叔说道,在延安时期,每次一发津贴,战友们就缠着父亲请客吃饭,原因是其他人都抽烟,津贴都买了烟,父亲不抽烟,手里就有了余钱。”张征回忆道。听了父亲战友讲述的往事,张征有些不敢相信,在他的记忆中,父亲的烟瘾一直很大。为什么战争年代不吸烟,现在反而吸烟了呢?当张征把这个问题抛给父亲时,张家树的回答让他感到意外:因为哈密火车站的修建才开始抽烟,而且一开始就抽了一个星期的雪茄。这个回答更令人诧异,即使是地委书记,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要想抽雪茄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连着抽了一个星期,这又是怎么回事?张家树晚年生活照病床上的张家树向儿子揭开了谜底:上世纪五十年代,兰新铁路铺轨进入*,成为轰动全国的大事。国家请来苏联专家进行航测和实地勘测,确定铁路线路。苏联专家来到哈密后,张家树负责接待。说是专家,年龄还没有张家树大,都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二十几岁。那时,张家树也不到三十岁。苏联专家在哈密计划停留的时间只有两三天,张家树看到,专家在航测图上将几个标注点连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铁路进疆的线路。再仔细一看,计划中的哈密火车站站址与也吐鲁番火车站一样,离哈密城区有几十公里,远在东天山脚下的南山口一带。哈密与吐鲁番都属盆地,市区地势低,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火车上下盆地困难,所以苏联专家从技术的角度确定了火车站的地址,并没有把城市发展需要纳入其中。张家树见状,万分焦急。当即和苏联专家协商,希望重新确定哈密火车站的站址。然而,苏联专家一口就回绝了。这可怎么办?修建铁路就是为了方便物资进出、方便人民出行,火车站在城区几十公里外,那时全哈密才有几辆汽车,今后物资运输和旅客出行,将会遇到很大的麻烦。一定要说服苏联专家,可专家在哈密只有两三天的时间。张家树开始和苏联专家套近乎,可专家一点也没改变主意的迹象。“父亲先想到了喝酒,可苏联人喝的都是伏特加那样的烈酒,父亲平常极少喝酒,没法靠这个得到人家的好感。那就只有抽烟了,苏联人抽的是雪茄,父亲也跟着一起抽,一边抽,一边和苏联专家聊天,说出自己的想法,请苏联专家再考虑考虑。都是年轻人,可能是父亲的做法感动了苏联专家,最终他们同意向上级部门打报告,阐述理由,建议重新确定哈密车站的站址,而且还在哈密多逗留了好几天。没想到上级部门同意了修改意见,经过几番商议,最终将哈密火车站站址选在了距离城区4公里的地方。”张征说。在哈密举行的兰新铁路通车典礼。火车站曾计划东移1.4公里哈密地区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一份铁道部第一设计院年5月30日发给哈密地委的函件,在这份题为《函复兰新线哈密车站移动位置问题》的函件里,记者发现,哈密曾打算将火车站东移1.4公里,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年5月17日,*维吾尔自治区建设委员会、中共*维吾尔自治区*委会、哈密专区哈密地委会联名发出函件,向铁道部第一设计院建议,将兰新线哈密车站东移,目的是为了配合哈密城市规划。据档案资料记载,铁道部第一设计院研究答复如下:1、哈密车站位置之选择,于年外业勘测时,曾由我院苏联专家及有关负责人会同哈密专署专员与地委书记数度往现场勘察,最后一致认为目前位置较为适当,并同意将来哈密市区规划配合车站位置进行,因此决定了车站两端的线路方向与相邻车站的布置。同时哈密车站系兰新线区段站之一,站内设有机务段、电务段、工务段、车务段、建筑段、车辆段等生产单位,最近铁道部在此增设给制品工厂,需要足够的地区配合作业,一般至少需3公里长1公里宽广长而平坦的地带。如将车站东移1.4公里,则工程数量加大不少,尚须占用现在军用飞机场场址和拆除场内建筑物,损失甚大。再者车站位置一经确定,即决定了线路两端区间通过能力,如中间一站移动位置,则相邻两区间之一的通过能力增大,另一区间的通过能力则相应减少,引起通过能力的不平衡,影响到将来的输送能力。2、兰新线玉哈、哈乌两段,已在沿线进行紧张施工,而哈密红星间路基土石方早于年由铁道兵施工完毕,现哈密车站一部分房屋亦正在施工。若移动哈密车站位置,除引起大部已完工程报废损失外,尚须进行外业改线勘测与设计勘定工作,直接影响到国家计划安排。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哈密地区为了国家的大局利益选择了放弃车站东移的计划。哈密火车站拉动了地方经济和城市发展百度哈密市吧网友长车车说:我是中铁一局第二代筑路人,我的前辈说,现在的哈密火车站周围,当年都是沙窝窝,并与哈密老城还有一定的距离。正是因为有了铁路和车站,经过逐步发展,昔日的沙窝窝街道纵横、高楼林立,和老城连为一体,还以铁路为轴心,在铁道以北形成了大片新城区,一些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陆续落户铁道两侧,形成了哈密经济新的增长点。刘鹤山就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他说:“哈密火车站通车以后,现在的货场对面盖了几个大仓库,农用的药材、纸张,火车一列一列拉的很多,卸的地方都没有,非常繁荣。很多单位抢着在火车站周围划地皮,盖房子。”当时的人们无法想象,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哈密城市会取得如此飞速的发展,竟然将火车站包在了城区里。吐鲁番的大河沿火车站由于距离城区数十公里远,给游客和市民带来很大不便,物资运输也增加了经济和时间成本,成为制约吐鲁番城市发展的因素之一。相比较而言,哈密车站由于离市区近,对哈密的经济和城市发展起到了很大拉动作用。年1月,笔者在哈密火车站候车厅前留影。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哈密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哈密火车站进行过三次大的改扩建:第一次是年,平面调车场改成驼峰调车场,并安装电气集中操纵边岔;第二次是年5月开工,年11月交工;第三次是哈密高铁站的建设,年11月开建,年11月,哈密高铁站投入使用。年11月,哈密高铁站投入使用,铁路退休职工钱先生在新建成的哈密站前留影纪念。

说明:

本文为多年前的旧作,难免有遗漏或失误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斧正,并欢迎补充提供新的内容及线索。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哈密火车站选址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