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感动可以让人惦念多久?若是30多年呢?一份情怀可以影响多大?若是享誉全国呢?“哈密精神”就是这样一种存在,30多年了依旧燃烧不息!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这是对未来中国发展的昭示,也是对当今中国的写照。地域精神代表着一个地区一群人的精神与形象,其中蕴含丰富的价值养分,30多年前哈密发生了一起旅客滞留事件,后来被凝结为“哈密精神”。
上万名旅客滞留哈密5天5夜
年7月下旬,罕见的特大洪水冲毁了兰新铁路达坂城至吐鲁番段的几处铁路路基和大桥,尽管铁路职工和部队夜以继日全力抢险,但因冲毁路线太长,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通车,列车中断停运小时零58分钟。特53次、特69次、次、次等9趟列车陆续到达哈密火车站,1.2万名滞留旅客像潮水般涌向哈密火车站。
当时的哈密火车站仅是一个能容纳人候车的二等过路小站。哈密市区各类旅社、宾馆总计床位不足个,滞留的上万名旅客中有近千人途中患有各种疾病,40%的旅客没有携带食物,焦躁涌动的人群让烈日下的哈密几近沸腾。
哈密火车站工作人员护送老弱病残旅客(朱正华摄影)
7月28日一大早,哈密火车站客运室主任冷晓明走进火车站,愣住了。一股道和二股道的两列客车被旅客围住了。一夜的功夫,小小的火车站已经成了人的海洋,旅客们把候车室、站台挤了个水泄不通。
哈密火车站站长王天兰神情严肃地告诉冷晓明,现已有多名旅客滞留哈密站。最近几天,还可能有更多的旅客陆续到达哈密。
这时候,站台上已人满为患,叫喊声、牢骚声、孩子的哭声与旅客们焦虑、忧愁、烦躁的情绪交织在一起,犹如翻滚的浪潮,向火车站客运人员扑来。28日下午3时,小小的哈密站已滞留旅客多人。29日,滞留旅客已近万人。而且,滞留旅客人数还在呈上升趋势。
(领导在抢险现场组织指挥)
照片拍自年7月28日摄影:牛培荣
此时,在哈密火车站临时成立的前线指挥部里,在召开的由哈密地委书记、行署专员,铁路分局*委书记、分局长等人参加的紧急协调会后,哈密地委随即召开有商业、粮食、民*、卫生、公安、工交等部門领导参加的紧急会议,就饮水、饭食、住宿、医疗、通讯、保卫、运输等方面的问题做了详细部署。于是,哈密铁路分局20多个站段、13个机关支部组成了数十个送水分队,食堂、食品厂连夜赶制各种熟食,全力以赴为滞留旅客服务。“地区妇联职工服务点”、“老妈妈服务队”、“*员服务队”、“青年服务队”、“红领巾服务队”等相继成立的服务队,也奔向火车站。
全城成了旅客的候车室
7月28日一大早,哈密机务段家委会主任曲立华,就找副主任冯秀英、齐艳茹商量为旅客解决吃饭、喝水等问题,动员家属为滞留旅客送水送饭。
一呼百应,两个多小时以后,一支浩浩荡荡的服务大军涌进哈密车站,茶水、绿豆稀饭、馍馍、包子、揪片子,暖呼呼、热腾腾的,全都免费送到了旅客手中。
5天5夜里,整座哈密城变成了上万名滞留旅客的候车室。
哈密地区领导不间断地巡查,及时解决每一个问题;医护人员到处巡视,救助每一个病人;民警和治安人员昼夜巡逻,精心保卫每一位旅客的安全;六七十岁的老大爷、老大娘和放暑假的中小学生从家中拎上水壶来到车站;在通往哈密火车站的路上,络绎不绝的各族干部群众,或肩扛,或人抬,或车拉,将脆甜的西瓜、茶水、绿豆汤、冰棍和汽水等各种饮料,将馕、馒头、拉条子等饭食,送到滞留旅客面前。
驻地部队也派出服务组、医疗队到车站等地,为滞留旅客送去衣物、食品,为其看病送药;部队官兵腾出一切能腾出的房子供旅客住宿,有的连队甚至在外搭帐篷露营,把房子让给旅客;部队官兵还会同公安武警,在车站、市区街道执勤巡逻,维护社会治安。
据统计,5天5夜,哈密10万城区人口为旅客奔忙的有6万人次,无偿赠送的食物多达2万公斤。仅哈密铁路分局居委会的家属就送了多桶稀饭和面条,多个馒头和包子,而免费送的甜瓜、西瓜和各类饮料,不计其数。
另外,为解决一些行囊空空的旅客的困难,各族群众还捐献出了多元钱。
5天5夜,没有一个旅客挨饿,没有一人中暑,没有一个人典卖物品,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
千张现场照片见证动人场景
在这场爱心大救助中,哈密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我的家新媒体矩阵
*广播新媒体餐饮联盟
*肯德基有限公司
*《小记者看世界》栏目
好赞APP7KStudio
共同倡导
节约粮食从你我做起
我就知道你"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