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白皮书”部分
问:一、公民的基本义务是什么?
答: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问:二、新疆的由来是怎样的?
答: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年在新疆地区建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
问: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措施包括那些?
答:实施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政策。
问: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哪一年?
答:年10月1日。
问:五、“维吾尔”的含义是什么?
答:维护你我团结。
问:六、依法打击恐怖活动,保障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对什么的最根本保护?
答:人权。
问:七、党和国家关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答: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问:八、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问:九、民族工作主题是什么?
答: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问:十、民族团结和进步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团结是进步的前提,进步是团结的基础。
问:十一、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问:十二、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答:维护民族团结,就是要求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一律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助合作,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问:十三、隋唐时期什么制在西域得到进一步推广?并在什么地方设立了三郡?
答:郡县制。设鄯善(今若羌)、且末、依吾(今哈密境内)三郡。
问:十四、伊斯兰教是什么时期传入新疆的?
答: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
问:十五、民族团结教育月是从哪年哪月开始的?
答:年5月喀什地区率先在全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
问:十六、新疆历史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什么特色?
答:多民族并存与融合、多种文化兼容与并蓄的特色。
问:十七、党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1)民族平等政策;(2)民族团结政策;(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4)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5)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6)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和文字的自由的政策;(7)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障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自由的政策;(8)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9)维护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政策。
问:十八、民族团结的“四个人人”指什么?
答: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好事、人人都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
问:十九、四个“不得”内容是什么?
答: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散布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不得收集、提供、制作、传播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不得宣扬和传播宗教极端思想;不得实施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危害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的行为。
来源/喀什零距离
编辑/周弋煊
责编/严永霞
原标题:《你应该了解的民族团结个小知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