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魏永贵报道)走进哈密市伊州区南湖乡,远远望去,一座座高压电塔从四面八方向同一个方向汇聚,中心点是坐落在戈壁上的一排高大站房。这排站房,是我区首条跨区输电线路的起点——哈密至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天山换流站。
年8月4日,哈密烟墩风光互补发电场外景。通讯员邢宝玉摄(资料图片)
来自哈密各风电场、光伏电站的电流,通过这座换流站转换为直流电并升压至千伏后,沿着输电线路跨越公里,一直输送到河南省郑州市,为当地企业和城乡居民送去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
哈密至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被称为“疆电外送”一通道。这项工程年开工建设,年投入运行。在这项工程的带动下,哈密市“风光”新能源基地建设、风电设备制造等产业建设实现大发展,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年8月4日,哈密烟墩风光互补电场工人在巡检。通讯员邢宝玉摄(资料图片)
建成风电光电新能源基地
“哈密风能资源和光热资源突出,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新能源基地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5月20日,哈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贺鹏介绍,全疆九大风区,哈密占三个,分别是三塘湖——淖毛湖风区、十三间房风区及东南部风区。哈密全境风电技术开发量达到.8万千瓦,占全疆技术开发量的62.9%。在太阳能资源方面,哈密全年日照时数-小时,是全国日照时数最充裕的地区之一。
“正是由于资源优势突出,哈密市被国家确定为千万千瓦级风电、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示范基地。”贺鹏说。
年以来,华能、中广核、华电、大唐电力等国内各大电力企业集团纷纷在哈密投资建设风电场和光伏电站。至年,哈密市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均已全面建成,全市已并网电力总装机容量达.2万千瓦(含兵团),新能源装机占比达62.7%。其中,风电装机容量.7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万千瓦、光热发电装机容量5万千瓦。
“哈密市新能源发电量由年61.41亿千瓦时提高到年.53亿千瓦时,增长了3.9倍。同时,年哈密市新能源发电量在全口径发电量的占比由年的23.4%提高到年47.65%。”贺鹏说。
风电装备制造形成产业集群
5月21日,在哈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多台3.4兆瓦风电机组进入总装阶段,即将运往甘肃。
年4月1日,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哈密分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调整玻纤布表面平整度。通讯员刘亚辉摄(资料图片)
新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的下属企业,落户哈密10年来,先后研制生产出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2兆瓦、2.5兆瓦、3.4兆瓦风电机组,后续还将推出5兆瓦风电机组。目前,该公司生产的风电机组已经覆盖疆内,并远销甘肃、内蒙古、青海等省区。
上海电气能源装备新疆有限公司是开发区内另一家生产风电机组的企业。年,该公司先后投入多万元用于产品研发,对关键部件协同优化设计,推出了3.4兆瓦和5兆瓦机型,主机的发电性能、可靠性、运行周期、生命周期等方面均得到有效提升。“要想拓展更大的市场,企业就必须坚持自主研发。”该公司生产部部长包万林说。
年以来,哈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引进了11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目前已实现了风机整机、塔筒、叶片、法兰、机舱罩、风机发电机等风电机组主要设备的本地化生产,形成了产业链。
“从生产能力上讲,哈密市在风机制造上已经具备了整机万千瓦、叶片万千瓦、塔筒台(套)及定子转子万千瓦等设备生产加工能力。”哈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部部长袁疆说,经过多年建设,哈密已经形成了全疆最大、产业链最全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年,高新区生产风电主机套,风电装备实现产值超过50亿,增加值达到3.88亿。
“疆电外送”三通道建设提上日程
年4月23日,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哈密金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操作吊运发电机冷却风机。通讯员刘亚辉摄(资料图片)
目前,新疆特高压直流“疆电外送”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哈密至郑州±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另一条是昌吉州准东能源基地至安徽古泉的±1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