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祺
入伍18年,他始终坚定地维护着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事业,多次受到了上级*委和驻地群众的好评;面对金灿灿的荣誉,他从来没有过一丝骄傲,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来衡量、勉励自己。凭借着这种朴实、倔强的韧劲,他在驻地的民族团结事业和边疆的消防事业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谱写了一曲华丽赞歌。他就是*哈密地区公安消防支队巴里坤县大队正营职教导员王时波。
重任面前,有他的身影
巴里坤县是*东北部的一个边境县,终年积雪,环境艰苦。年,支队*委深知巴里坤县大队初期队建任务的艰巨与紧迫,决定让王时波至此担任县大队教导员一职。
初来此地,面对建队初期的简陋设施,面对透风漏雨的食宿条件,王时波并未抱怨,而是暗下决心,既然来了,就要抛下包袱,改写巴里坤消防的现状。
恶劣的环境比如高山缺氧、气候严寒、生活窘迫,都未曾动摇他的决心,他和那些有着远大抱负的年轻战士一起负重拼搏,先后向巴里坤县委、县*府争取基层建设经费万,多次向*府请示将业务经费由原来的6万元增加至万元,并于年12月完成了巴里坤县中队执勤楼建设,结束了巴里坤县无消防执勤办公场所的历史。
他不仅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还带出了一支过硬的队伍。近几年,巴里坤大队多次被县*府评委先进,3次获得总队先进单位,巴里坤中队2次获得先进单位。年3月,姚清海总队长在巴里坤县督导工作时,对巴里坤中队的部队管理和官兵关系给出了较高评价。
奉献爱心,少不了他那份
“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传唱大江南北,唱出各民族的心声,也道出了王时波珍惜民族团结的大爱情怀。对他来说,就是要做一名驻地少数群众的贴心人,给予他们最真切的帮助。
卡子湖村天气干旱冷凉、交通闭塞的,有限的天然草场就是当地村民生存的希望!然而,大山的禁锢与封闭,使得这里教育落后,外出务工四处碰壁,便只好重回家乡。
今年以来,王时波先后3次与当地扶贫办来到该村,协调解决未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农副产品生产补贴问题,在定期走访该村时,他了解到卡什姆老大爷一家有四口人,儿子和儿媳因车祸去世,留下两个上中学的娃娃这个情况后,立即与卡什姆老大爷一家结为扶贫对子,送去了大米、面粉斤,衣物20余件。
王时波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虽然自己的工资要养家糊口,但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慷慨解囊,没有一丝犹豫。年他捐资元,资助了卡子湖村1名少数民族孤寡老人,年他又扶持了一位贫困生,直到这名贫困生毕业,再一次浇注了民族团结之花,在他的熏陶下,身边的战友都积极地加入了帮助少数民族群众的行列。
驰骋战场,他当仁不让
身为消防部队的一员,他深知,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和精湛的技艺,才能在各类灭火与抢险救援事故中,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才能不惜一切代价来捍卫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捍卫消防官兵在群众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才能成为民族团结的捍卫者。为了这个目的,他一直坚持着、思考着、行动着。
作为一名大队主官,他常常因为工作忘记吃饭、放弃休息。看似没事的他,终于扛不住高负荷运转,肠胃明显感觉不适,无奈之下医院做了检查。在看到自己患有肠胃炎的诊断结果后,他与医生反复磋商建议先药物治疗,待工作结束后再进行系统治疗,以确保工作不受影响。
谈及家庭和心爱的孩子,他伴着无奈和愧疚。前段时间,战友们讨论到电视剧《虎妈猫爸》,王时波想着剧中的男女主人公为子女创造好的教育环境的情节,陷入了沉默。作为父亲的他,不但不能陪伴在孩子身旁,而且每次工作结束都已近凌晨,为了不打扰孩子休息,连打个电话关心问候这样的小事,都成为了一种“奢望”。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王时波怀着一颗火热的心,一颗真挚的心,将民族团结工作融入到消防工作当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消防军人的本色。
编辑:申妍
整理:朱娟娟
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消防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