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地区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哈密市2020年文明家庭公示 [复制链接]

1#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1.古丽达斯·托乎逊家庭,维吾尔族,家住伊州区德外里乡赛克拉村。

事业是家庭幸福的基础,古丽达斯·托乎逊夫妻俩不仅自身勤勤恳恳,爱岗敬业,而且积极帮助村民共同致富。作为一个党员之家,他们热心参与村上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发挥模范作用,注重子女教育,和女儿一起参加公益活动,积极参于爱心捐款,救助弱势群众。

古丽达斯·托乎逊在丈夫的支持下倾注心血完成的《五十六枝牡丹》刺绣作品摘得多项桂冠。他们组织开办的刺绣合作社,更是把独立家庭制作刺绣变成了集体刺绣,培养带动了多名刺绣学员,带动身边“家人”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2.李凤花家庭,汉族,家住伊州区石油新城街道农场社区。

30年来,李凤花夫妻互相照顾,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年李凤花的婆婆不慎摔伤了脸部,在医院缝了5针,当时爱人和其他子女都因为工作原因抽不开身,她主动接过了照顾老人的重担,在住院期间给婆婆喂饭、擦洗、陪护,出了院之后也一直仔细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

她的真心真情也影响着家里每一位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相互交流思想,取长补短,遇到困难互相开导。当意见不一致时,总是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的羡慕和称赞。

年获街道“民族团结模范家庭”荣誉称号,年获街道“美丽庭院”荣誉称号,李凤花年荣获伊州区“优秀维稳双联户长”。

3.张淑兰家庭,汉族,家住伊州区陶家宫镇思源小区。

在丈夫病逝后,张淑兰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勤劳肯干,不仅还清了丈夫生前看病的欠债,还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年迈的婆婆和两个正在上大学的女儿。为增加家庭收入,她刻苦钻研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在致富的同时将宝贵的种植经验传授给左邻右舍,指导大家共同致富。

平常,左邻右舍谁家有事她都会尽力帮忙,每次村里开展集体活动或者义务劳动,她都会冲在最前面。张淑兰的行为积极地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成员,在她的耳濡目染熏陶和带动下,两个女儿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3月被命名为哈密地区“最美母亲”荣誉称号,年3月被授予自治区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4.赛提·肉孜家庭,维吾尔族,家住伊州区五堡镇库且提里克村。

起初务农时他们的家庭收入平平,可对孩子的教育却从没有放松过,年,他们的长子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并不富裕的的农民家庭负担加重了,妻子帕旦木·司马义在做农活家务活之余挤出时间做手绣赚钱减轻家庭负担。

年和年,女儿、次子相继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巨大的经济压力压在了在赛提·肉孜夫妻两人身上。夫妻俩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垮,反而是迎难而上,奋起努力。他们成立了传统手绣合作社,开始发展传统手绣事业,在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时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5.吴艳梅家庭,汉族,家住哈密市巴里坤县大河镇商户村。

吴艳梅夫妻俩坚持12年,每年做几百双的鞋垫送给距他家多公里的老爷庙边防连官兵。每天,夫妻俩忙完农活,回到家就开始做鞋垫,一想到指战员们能够垫上他们亲手做的鞋垫,夫妻俩就会感到很欣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走遍了当地所有的边防连队和警营。只要一有时间,夫妻俩还会带着两个女儿到边防连,为官兵表演节目,并利用5年的时间组建了一支由26名各族村民组成的民间艺术演出队。年吴艳梅家庭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美家庭”荣誉称号;年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吴艳梅家庭被推选为年度全国“最美家庭”。

6.马忠家庭,汉族,家住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惠民小区。

“作为一个居民,有这一项技术,我就得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大家作贡献。疫情当前,我虽不能冲锋陷阵,但我可以坚守后方,筑牢‘防疫墙’,用简单的行动守护一方平安。”在社区只要一提及马忠的名字,几乎是无人不晓。平时马忠是社区维修“能人”、“义工”。

在疫情防控期间,他更是开通了“免费上门”服务,免费为居民维修各类家电水管。在他的带动下,妻子刘彩霞也开始支持他的这个志愿工作,主动帮他登记需要维修服务的居民家的信息,或者谁家缺菜缺生活用品了也让马忠一并顺便买回来送上门,夫妻二人的行为得到了小区居民们的一致赞誉。

7.阿铁甫·扎旦家庭,哈萨克族,家住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海子沿乡尖山子村。

年发生的一次交通事故,使她的丈夫脑部严重损伤,造成二级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和自控能力。老公的康复过程虽然艰辛,可在种种困难面前她从未退缩,勇敢面对生活,照顾好老公的同时还把两个孩子培养成了大学生。

邻居马甫扎老太太,因经常生病住院不在家,阿铁甫·扎旦不顾自身困难,主动帮助马甫扎家照顾牲畜、打扫庭院卫生,马甫扎老太太也把阿铁甫当成自己的女儿。

8.海丽且姆·尕斯力家庭,维吾尔族,家住哈密市伊吾县下马崖乡清泉小区。

海丽且姆·尕斯力多年来跟婆婆一起生活,照顾瘫痪的婆婆,每天几次按摩,陪她聊天,做她喜欢吃的饭菜,婆婆常说海丽且姆比自己的亲女儿还亲。在孩子的教育上,她跟孩子像朋友一样谈心谈话,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如今儿子已经毕业,有了稳定就业岗位。

他们夫妇两人是村里的义务调解员,村里哪家有家庭矛盾,他们都会主动去调解化解。在她们的耐心细致的开导劝解下,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海丽且姆·尕斯力年被评为下马崖乡“三八”红旗手;年被评为下马崖乡“最美村干部”。

9.潘生贵家庭,汉族,家住伊吾县振兴路卧龙小区。

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前山乡卫生院院长潘生贵同志始终是前山乡防控战线的主力军。他的妻子王梅也是一名医务人员,看着丈夫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上作战,她也主动申请前往伊吾县留置观察点工作,留置观察点内的人员都有疫区旅居史或可疑人员接触史,工作期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但是王梅却对潘生贵说:“你都不怕危险,不怕辛苦,我也不怕,虽然我们是在不同的岗位上,但却在同一场战役中,也算是和你并肩作战了。”潘生贵也坚定地告诉妻子:“疫情当前,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责无旁贷!我支持你!”

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夫妻俩无畏“逆行”,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

王梅年被评为伊吾县年度优秀工作者,潘生贵年12月被评为哈密市先进工作者。

10.赵洪庆家庭,汉族,家住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希望社区。

婚后三十多年,赵洪庆夫妻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支持。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忙,协调好家庭事务,使整个家庭和谐融洽,和睦相处。

作为父亲,他以身作则,注重儿子的教育,教育孩子独立自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作为儿子,他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

赵洪庆年被评为哈密市“优秀共产党员”,妻子闫书丽年被评为村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来源:哈密发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